中国购买四艘航母的来龙去脉
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这艘航母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回望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其前身还是苏联的“瓦良格”号。而在“瓦良格”号之前,中国还买过3艘航母。正是这些航母为中国海军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这才有了今天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福建舰。
撞船大王“墨尔本”号
“墨尔本”号原来是英国海军的“尊严”号,舷号R77。是英国海军“巨人”级轻型航母的第11艘。从“尊严”号开始的6艘航母和“巨人”级前10艘航母相比,有了一些改进,增加了飞行甲板面积和机库装甲厚度,所以有人也将这6艘航母单独列为“尊严”级。
“尊严”级建造的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刻。为了缩短建造周期,英国人竟然采用商船标准使用普通钢板,因为他们完全是为了战争的急需而建造,所以本来也不打算用多久,准备战争结束就将其报废拆解。
不过战争的进程比英国人估计得更快,“尊严”号下水时已经是1945年2月,胜利已经在望,他们对航母的需求也没那么急迫了,所以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时,6艘“尊严”级全部停止舾装。不久,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海军对“尊严”级航母表达出引进意向,因此“尊严”号1947年重新开工,此时喷气式战机已逐渐取代螺旋桨飞机,考虑到搭载喷气式飞机的需要,航母上特地增加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弹射器。1955年“尊严”号建成后和“可怕”号一起以830万英镑的价格被卖给了澳大利亚,继而被改名为“墨尔本”号。
“墨尔本”号建成时标准排水量1.42万吨,满载排水量1.8万吨,可以搭载37架舰载机,只能算是轻型航母。但在航母发展史上,“墨尔本”号却以“撞船大王”恶名远扬。
从1957年10月28日开始“墨尔本”号先后和8艘军舰、商船相撞,其中两次撞船事故后果更是极为惨重:1964年2月10日,“墨尔本”号与“航海者”号驱逐舰相撞,将“航海者”号撞沉,并造成了驱逐舰上82人丧生;1969年6月3日,在与美国海军的联合演习中,将美军“伊文思”号驱逐舰撞沉,造成73名美军水兵死亡。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海军决定让“墨尔本”号退役,在拆除了全部设备后作为废钢铁出售。
1985年,中国联合拆船公司以150万美元的价格买到了“墨尔本”号。这是中国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真正现代意义的航母,因此海军装备部组织了一支专家团队对“墨尔本”号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测。
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墨尔本”号上武器系统、电子系统甚至动力系统都拆得一干二净,但是蒸汽弹射器却居然没有被拆除。而且,即便没有蒸汽弹射器这个意外惊喜,就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航母空船壳对于中国航母发展来说,也是极具价值的。因为这可以让中国海军和航母设计建造单位对现代航母有一个直观而感性的了解,可以说是中国航母发展漫漫征程的第一步!
威名赫赫的“明斯克”号
中国买到的第二艘航母是苏联的“明斯克”号,这是苏联“基辅”级航母的二号舰。
“明斯克”号航母1972年12月开工建造,1975年9月下水,1978年9月建成服役,先被编入黑海舰队,1979年又转到太平洋舰队,成为该舰队旗舰。
“明斯克”号活动范围极为广阔,从北太平洋一直到中国南海甚至还前出印度洋。每当“明斯克”号出航,所到之处美、日都是如临大敌,派出大批舰艇、飞机尾随监视,不敢稍有解怠。20世纪80年代日本研究大战略的著名军事评论家久留岛龙夫写的军事架空小说《明斯克号出击》能够成为畅销书,就是这种心理的折射。
1991年苏联解体后,接收“明斯克”号航母的俄罗斯海军军费匮乏,无力承担像“明斯克”号这样的大型战舰的运行、维护费用。加上建造“明斯克”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已经划归乌克兰,俄罗斯也没有大型造船厂能够对“明斯克”号进行大修,所以“明斯克”号只得于1992年5月退役,此时距离其建成才不过14年,还不到正常情况下一艘航母至少需要40年服役周期的一半。
1995年,“明斯克”号与同级姊妹舰“新罗西斯克”号一起被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打包卖给韩国大宇集团。“新罗西斯克”号很快被拆解,但韩国对“明斯克”号动了心思,一度考虑对其进行改装,使之成为韩国第一艘航母。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航母计划不得不终止。
1998年,大宇集团以530万美元的价格将“明斯克”号卖给中国德隆公司,1998年9月,“明斯克”号被拖到广东东莞,之后又被拖到广州文冲船厂进行全面整修和改造。2000年5月,“明斯克”号被改建成军事主题公园,落户深圳大鹏湾,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成为深圳的一大景点,最高峰时每天接待的游客超过3万人。
2016年4月,由于明斯克航母世界停业,“明斯克”号离开深圳,先被拖到舟山进行整修,如今落户江苏南通,不久将重新作为主题公园开放。
集重武装和舰载机于一身的
“基辅”号
紧跟着“明斯克”号来到中国的第三艘航母是苏联海军的“基辅”号,它是“基辅”级的一号舰,也是“明斯克”号的同级大哥。
“基辅”号于1977年2月正式建成,加入海军序列,编入北方舰队,成为北方舰队的旗舰。
“基辅”号标准排水量3.6万吨,满载排水量4.13万吨,最大航速32节(接近60千米/小时)。“基辅”号是集重武装和舰载机于一身的“载机巡洋舰”,单凭导弹和火炮,也具有很强的反舰、反潜和防空能力,火力之强悍,完全可以出海单打独斗。但相比之下,其舰载机比美国航母差得多,只有12架雅克-38和21架直升机。虽然“基辅”号航母采用了斜角甲板,但没有滑跃甲板和蒸汽弹射器,只能进行垂直起降。不但飞机性能因为垂直起降而大打折扣,而且由于动力系统复杂导致故障率居高不下,从航母角度来讲,航空战斗力很有限。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海军接收了“基辅”号,和“明斯克”号航母一样,由于经费不足难以维持,1993年6月正式退役。
1997年9月,俄罗斯公开拍卖“基辅”号,最初是由一家美国公司中标,但是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这家美国公司资金出现状况而最终没能付款成交。1999年3月,中国天津天马拆船工程公司与俄罗斯签署购买合同,以7000万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了“基辅”号,此时的“基辅”号已经拆除了全部的动力、通信、武器装备及生活设施系统,只剩了一个空船壳。
2000年5月,上海救捞局的拖轮将“基辅”号从摩尔曼斯克港,历经102天,航程16850海里,拖带到了天津。
2003年9月,“基辅”号没有被拆解,和“明斯克”号一样被改造成了航母主题娱乐公园。2011年5月,又被改建为航母酒店,成为全世界首家航母酒店。
未完工的“瓦良格”号
中国引进的第四艘航母就是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
苏联海军的“基辅”级其实只是巡洋舰和航母的混搭,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航母,所以为了满足苏联海军进出大洋所迫切需要的空中掩护需求,苏联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库兹涅佐夫”级航母,这是苏联的第三代航母,也是第二代搭载固定翼飞机的战舰,更是第一种真正的航母。
“瓦良格”号是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舰,最早叫“里加”号,是以拉脱维亚的首府里加来命名,由于拉脱维亚脱离苏联的迹象日益明显,1990年7月,“里加”号被改名为“瓦良格”号。
“瓦良格”,号飞行甲板长305米,宽60米,有12度的上翘滑跃角。标准排水量4.3万吨,满载排水量6.5万吨。该舰虽然延续了苏联航母一贯的重武装风格,但舰载机比“基辅”级大有提高,可以搭载24架苏-27舰载型和15架直升机。
1985年12月,该舰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1988年11月下水。1991年苏联解体时,“瓦良格”号还在造船厂的船台上,完工率大约68%,随着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一起归属乌克兰。
乌克兰既没有航母的需求,也没有资金完成“瓦良格”号的后续建造,所以“瓦良格”只能在造船厂的船台上一躺数年,听任风吹雨打和海水侵蚀。
1997年底,乌克兰决定将“瓦良格”号作为废钢铁出售。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澳门创律公司出面,以购买后改装成海上赌场为名义向乌克兰购买,最终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如果拆解成废钢铁,最多也就500万美元,但如果算上一同交付的近40吨重建造图纸,这个价格还是很值的。
1999年7月,“瓦良格”号被大马力拖船拖离造船厂,但谁也没想到,这段航程却充满了曲折,直到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才被拖到了终点——大连港。
2005年4月,“瓦良格”号被拖入了大连船舶重工新建的30万吨级船坞,开始改装工程。2012年9月25日完成改装,正式更名“辽宁”号,加入中国海军,成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
据《国家人文历史》 周明/文